旅游業是展示一座城市綜合實力和人文魅力最重要的載體之一。縱觀世界知名城市,無論是倫敦、紐約,還是巴黎、東京,旅游業都是其重要產業之一,也因為每年逾千萬的入境國際游客人次,使這些城市始終擁有良好的國際口碑。
上海正在加快打造“五個中心”和卓越的全球城市,要進一步打響上海服務、上海制造、上海購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旅游將成為重要的承載產業,也將成為向世界展示上海的窗口行業。今年,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關于促進全域旅游發展的指導意見》,結合工作實際,上海要進一步加快旅游產業轉型升級,按照五大新發展理念的要求,大力實施全域旅游發展戰略,站在新時代、新的歷史起點上,推動上海旅游邁向更高品質,打造“城景一體”的世界著名旅游目的地城市。
第一,結合城市空間更新,打造一系列開放式、體驗型都市旅游精品。我們將順應大眾旅游時代的特征,滿足城市深度體驗旅游的要求,按照“城,即是景;景,即是城”的要求,把上海都市生活體驗設計成旅游產品,吸引更多追求個性化、深度游的海內外游客。一是把黃浦江游覽打造成為世界級旅游精品。黃浦江是上海的母親河,沿江已經開放的45公里親水步道,不僅是市民健身休閑的好去處,更是講述上海歷史變遷的最好載體。我們將突出黃浦江兩岸文化和景觀特色,優化沿江夜間燈光,美化沿江建筑和城市輪廓,進一步豐富水岸聯動的旅游線路,使之成為貫穿全市,中外游客必看、必游的開放式景區。二是把“建筑閱讀”“街區漫步”作為城市微旅游的最佳產品。“梧桐樹下老洋房、老弄堂里石庫門、十里洋場萬國建筑”構成的獨特街道景觀,是承載城市人文底蘊的最佳載體。我們將深度挖掘和演繹好建筑和街區文化,推出一批“建筑可閱讀”的城市微旅行街區,為游客配備建筑和街區閱讀的導覽系統,把獨具特色的歷史風貌街區打磨成人文旅游目的地。三是結合鄉村振興戰略,提高滬郊鄉村生態旅游品質。上海地處江南,鄉村枕水而居、小橋流水的特色明顯,留下了朱家角古鎮、楓涇古鎮、新場古鎮等具有江南韻味的水鄉民居。崇明世界級生態島是中國第三大島,是上海郊外留存的優質生態旅游目的地。同時,上海已經建成的7座郊野公園,日益成為市民休閑好去處,未來將成為中外游客感受上海城郊野趣、體驗上海江南水鄉風貌的好選擇。我們將把這些生態資源加以整合,促進旅游交通、鄉村民宿、旅游廁所等配套設施建設,使都市郊外的鄉村生活成為休閑度假新產品。
第二,結合城市功能和產業升級,打好“旅游+”產業發展組合拳。旅游行業將按照上海市委打響“四大品牌”的要求,積極融入其中,成為重要的承載產業。一是突出上海文化產業集聚的優勢,建設文化旅游目的地。將以“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為底色,參與落實上海文創50條,結合上海文化產業優勢,在紅色旅游、演藝旅游、影視旅游等上下工夫。積極整合博物館、藝術館、劇院場、實體書店等文化資源,融合特色咖啡館、酒吧美食街等,使上海成為“文化人”心向往的大都市。二是融入上海國際消費城市建設,重點打造購物旅游、會展旅游和工業旅游。將放大今年下半年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溢出效應,全面重塑商業街區,提升購物體驗環境;升級會展旅游的設施和服務規范,形成更加專業、高效、國際化的會展環境。我們還將深度挖掘上海工業遺存,聯手汽車、飛機等上海制造的領軍行業,通過旅游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上海故事。三是衍生旅游產業鏈,深耕旅游裝備制造等產業,充分利用上海科技、制造人才集聚,市場資源配置強等優勢,在郵輪、游船、游艇、房車、低空飛行、游樂設備等產業鏈上,展示上海實力。
第三,結合城市精細化管理和服務水平升級,打造主客共享、惠民利民的服務和管理環境。我們將對標世界一流城市,借鑒兄弟省市經驗,著重在旅游服務和管理的精細化、便捷化、國際化上下工夫,在旅游服務和管理上力爭走在全國前列,趕超世界最優水平。一是進一步提高旅游咨詢服務中心的服務品質。將在機場、酒店、碼頭以及游客集中的開放式景點,建設更加多功能、便利化、國際化和標準統一的旅游咨詢服務中心,使他們成為上海的“城市會客廳”,提高城市待客的友好度。二是大力加強智慧旅游建設。將面對海內外游客,在智能手機應用端上下工夫,通過APP、微信、微博等新媒體應用,以及信息發布平臺、旅游數據中心等建設,使游客的手機變身“貼身導游、導航”,使來上海旅游更加智慧、更加便捷。三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證照分離改革,提高行政審批的透明度和可預期性,加大市場誠信機制建設,完善事中事后監管措施,加強旅游綜合執法,推動旅游業向更加市場化、社會化的方向發展,營造更加有利于旅游發展的營商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