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你在意或不在意,也不論你愿意或不愿意,時間總是以它固有的節奏在時空漫步行走,不差分毫。然而,在不同的境遇,時間竟會帶給人們截然不同的切身感受。比如:在緊張忙碌的日子里,人們總會覺得時間過得真快,不知不覺間怎么就過去了那么多的時間?在百無聊賴的時候,人們又會覺得時間過得太慢,這一天一天要怎么才能打發過去?
對于我來說,平常的日子里工作充實而又忙碌,做完了一項工作,又迎來一項新的任務,又完成了一項工作,接著又有一個新挑戰……日復一日,覺得時間過得很快。然而,在進行半年工作總結,細數這段時間以來集團公司的主要工作和取得的成效時,我不禁猛然一驚,甚至有些不敢相信:集團公司經濟增長提速明顯、徹底扭虧為盈;徹底解決了國際飯店歷史遺留問題;“龍江旅游號”出租車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已成為集團經營的重要支柱,經營規模達800臺,位居哈市出租車公司的第3位,行業影響力不斷擴大;集團公司獲黑瞎子島旅游業務的獨家經營權,首發大獲成功,慕名而至的游客應接不暇;華僑廣場建設項目取得了重要的突破性進展,不僅哈爾濱市政府對該項目地塊控詳規劃進行了批復,而且成功招商引資20億元;黑龍江華僑廣場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成功設立,集團公司出資1000萬元,占出資額的50%,并獲得項目利潤50%的分成額;集團公司與中國國旅總社簽訂合作框架協議,同比例出資重組中國國旅黑龍江分公司;被省領導及省旅游局點名要求牽頭謀劃龍江旅游類上市公司項目,經過調研提出了以旅游景區景點、旅游服務業、旅游交通及旅游地產四大板塊構建上市公司的設想;省國旅順利實施了股份制改造;省旅游貿易公司恢復啟動了經營;華僑飯店積極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的改革工作,妥善解決了拖欠離退休職工養老金問題;集團公司托管職工的生活費標準一年提升兩次,升幅高達45%;集團干部職工心系集團、顧全大局、團結一心、無私奉獻,集團公司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戰斗力不斷提升……所有這些我們旅游集團人祈盼了多年的夢想難道真是在這不足17個月僅僅500天左右的時間里發生的嗎?
我睜大眼睛,屏神靜氣,一遍遍地在心里告訴自己:真的,這一切都是真的,是我自己所親身經歷的。回想著這一年多來集團公司發生的天翻地覆的變化,同時也細細品味著這些變化背后凝聚的少為人知的心血、智謀、堅毅與努力,激動興奮的心情久久無法平靜。一直以來,我都很無奈集團公司矛盾問題突出、經營虧損減值的現實狀況,有時雖然也有希望光亮,卻總不見起色,甚至問題會變得更加嚴重。但是現在,我非常慶幸能夠追隨具有崇高品質、遠見卓識、堅定信念、膽識魄力的好領導共同干事創業,能夠親歷旅游集團的發展、變化、成長與壯大并在其中傾注自己的汗水與努力!
一年多來,我努力工作,付出了很多的辛苦,但比起我今日的收獲和所得,我認為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我自認為是敬業努力愛學習的,工作生活中會留意學習他人的長處和好的做法,并在以后中實踐應用,從而小有收獲。但是,這一年多來,在這樣一位高明的企業家領導下工作,才發現自己的差距實在是太大,可學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不僅理念上升華,方法上提高,而且思想認識方面也有了一個全新的視野和角度。盡管如此,我還是時常被領導脫口而出的奇妙高招所震撼,并總會伴隨片刻的一怔而驚喜:這么好的辦法,是怎么想出來的呢?我當然知道,方法是智慧、知識和經驗的結晶,是個人價值的直接體現,它幫助我們更有效地解決問題,從而獲得成功,許多時候,一個方法就決定了我們的成功與失敗。面對現實,我們必須承認,人與人之間是有差別的,人與人有時是不具有可比性的。一個人的思路必然決定其出路,我想這應該是我們每個人相同或不同的主要原因吧。那么,對于我來說,則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向往之。于是,我把現在的今天的自己和過去的昨天的自己進行比較,看是否有了進步和提升,學到了新東西后是否啟迪了思維,能否靈活運用,并以此鞭策自己不斷學習提高進取,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易經》有句名言:“窮則思變,變則通,通則久”,它完全驗證了我們旅游集團一年多來的發展歷程,正是因為集團公司有了明確的發展思路和發展戰略,接下來一步一步的改革發展工作才能沿著正確的道路和方向順利前進,并最終獲得持久健康的發展。所以,思想是第一位的,是先行者。人最內在的改變是心靈的改變和觀念的改變,而觀念的改變必然要借助于思考。做事之前,要有一個好的謀劃,要進行認真的思考,要想清楚明白,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功”、《禮記》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講的都是這個道理。因此,做好工作的第一步是不斷鍛煉提高思考的能力。
思考是起點,取得成效是目標。要取得成效,就需要把思考落實到行動上。沒有思考的行動是盲目的,而沒有行動的思考只能說是一種謀略。只有把行動和思考結合起來,才能取得成效,改變現狀。旅游集團不僅明確了三年的發展戰略,而且明確了具體實施的步驟和方法,思與行緊密地契合,才有了既定目標的一個一個實現。因此,做好工作的第二步就是不斷鍛煉提高行動力即執行的能力。
工作中的競爭實際上是人與人之間的競爭,具體化說就是知識和能力的競爭。如果我們掌握的知識和能力高于對手,自然能夠在競爭中取勝。當然,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們必須要會學習,還要學得快、學得好,并做到學以致用。當今社會日新月異,知識更新周期已縮短到5年、3年,一次性學習時代已告終結,我們必須活到老學到老。因此,做好 工作的第三步就是不斷鍛煉提高學習的能力,這是需要終生具備的持久能力。
在公司中,我們的思想和行為要符合企業的要求,達到組織的標準,要對自己的思想、語言和行為進行自我約束,這就是自制力。具有較強自制力的人,大多有很強的組織紀律性,注意力集中,意志堅定,既能發動合乎目標的行動,又能抑制與目標不一致或相違背的行動。因此,在目標確定以后,只有具備強大的自制力才能保證自己在前進道路上一以貫之地走下去。成功必然是屬于最快對機遇做出反應并毫不動搖信念、持之以恒的人!處變不驚、臨危不亂、沉著堅定,堅守信念,這是我們成功的內在因素。因此,做好工作的第四步就是不斷鍛煉提高自制力,即自我約束的能力。
愛因斯坦曾說:“人是靠大腦解決一切問題的。”人的頭腦具有邏輯思維能力、聯想力和想像力,具有直覺和靈感,因此,可以說頭腦的創新思維能力是一切創新力的源泉。創新力是創造性地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成就卓越的思維能力,也是核心競爭力的最佳體現。我們可以說別人沒說過的話,想別人沒想過的問題,做別人沒做過的事情,這都是創新,但相對我們普通人而言,最現實的創新力往往是對現有觀點、材料、方法的創造性組合。創新力的前提是思維能力,而思維能力是可以通過訓練提高的,關鍵是要找到適合自己的訓練方法。因此,做好工作的第五步就是找到合適的方法,不斷鍛煉提高創新的能力。
有人說,成功不能僅靠能力,更要靠機遇,而機遇是可遇不可求的。這話說得看似很有道理。但實際上,起決定因素的還是能力。當機遇來臨時,只有具備能力和有準備的人才會把它當作機遇并緊緊抓住,憑風借力,揚帆遠航;而不具備能力和準備不足的人往往將面前的大好機遇視作過往云煙,任其從眼前飄過,空留遺憾。
機遇只青睞有準備的人。要成功,得有機遇;而要抓住機遇,則必須有所準備。機遇就像剛出爐的燙手山竽,準備不足、本領不強,根本抓不住;只有不斷提升個人實力與時刻準備著的人,才會受到機遇的垂青!
集團公司的事業在不斷發展壯大,廣大干部職工熱情高漲、信心倍增。作為集團公司的普通一員,我們該怎么做?我個人的理解,就是要善于學習,不斷提高,從我做起,勤奮工作,努力做最好的自己!為集團公司的發展做出自己最大的貢獻! 承載共同的夢想,放飛心底的希望,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讓我們與集團公司一起憑風借力,揚帆遠航!(集團公司辦公室劉建松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