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百里杜鵑國家森林公園是國家5A級旅游景區,也是我國迄今已核實的面積最大的原生杜鵑林,每年四月前后次第開放,百里花山色彩繽紛,猶如廣袤的錦緞鋪山蓋嶺,由此,這里也被譽為“世界上最大的天然花園”。而每年此時,八方游客便如潮水般涌來。
今年清明小長假期間,百里杜鵑景區三天共接待游客90萬人次。在景區協助管理的金坡鄉工會副主席江鴻躍說,最火的一天僅金坡鄉百里杜鵑景區就接待了100多個團隊。
今年以來,一路登高的百里杜鵑景區又提出了新的發展目標:繼續對景區進行打造升級,立志成為貴州省內景區的楷模。
旅游發展尚有瓶頸
2007年,貴州省委、省政府批準成立貴州百里杜鵑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為畢節市派出的正縣級機構,轄4個民族鄉、兩個管理區56個村(居)委會、600平方公里,近11萬人。曾經分屬黔西、大方兩縣的旅游資源得到統籌,為百里杜鵑的保護、開發、建設提供了有力保障,景區發展開始加速。
2013年,百里杜鵑景區成功晉升為5A級景區,2015年,景區接待游客480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近27億元,分別是2007年的17倍和44倍;農民人均純收入從2007年的1970元增加到7004元,增長3.56倍;農村絕對貧困人口從42314人減少到12333人,4鄉2區全部實現減貧摘帽。
不過,仍處于起步階段的百里杜鵑建設跟不上游客“井噴式”涌入的市場需求。景區基礎設施滯后、旅游產品結構單一、旅游商品開發遲緩、對旅游產品文化內涵的挖掘和培育力度不夠是百里杜鵑旅游產業急需打破的瓶頸。“打造貴州旅游的重量級升級版,百里杜鵑還有很多關要闖。”百里杜鵑風景名勝區旅游局局長羅冠宇說。
開足馬力補齊短板
28天建成五彩路游客服務中心,4號次干道從開工到投入使用不到3個月,1個月內三條主干道路面工程完工……百里杜鵑開足馬力和時間賽跑,補齊基礎設施短板。
目前,景區投入2億多元的花海大道已建成通車,主干道路網即將完工,旅游服務功能區年內建成投入使用;改造景區連接道路134公里,新建通鄉油路147.23公里,通村公路398公里,提前實現鄉鄉通油路、村村通公路的目標;新建旅游步道50余公里,新建大型生態停車場6個,含車位3500個;新建四星級酒店2個,建成亞洲第一大木質結構會展中心并投入使用;升級改造景區景點29處,新建游客接待中心2個,特色彝族風情小鎮1個……
談到近年來的建設成績,羅冠宇說:“這還遠遠不夠。”
在百里杜鵑管委會的工作計劃中,基礎設施建設掛出“作戰圖”——繼續完善智慧旅游售、檢票系統、停車場導覽系統的建設和改良,對WiFi覆蓋系統設施進行提檔升級,提升擴大WIFI強度和覆蓋面,加大對微信公眾號的開發和完善,提升微信公眾號在景區宣傳營銷中的作用。計劃2020年前,啟動建設一個游客集散中心、打造一個智慧旅游系統、建成3個四星級以上酒店。“這只是階段性的計劃,未來還有很多設想。游客滿意才是我們的終點。”羅冠宇說。
豐富產品全年恒熱
當下,百里杜鵑旅游正面臨一個重要問題——季節性旅游太明顯。能否打破季節性旅游的制約,這是百里杜鵑實現旅游升級的關鍵因素之一。究竟如何推動百里杜鵑旅游走向全年“恒熱”?百里杜鵑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已經找到了方向。
首先,協調項目資金,出臺農家樂激勵扶持政策,建立旅游示范點,引導農戶大力發展農家樂,增加冬季消費。“截至目前,百里杜鵑景區共有農家樂(旅館)300余家,共計1200多個床位、6900余個餐位。近三年,各個鄉村旅游接待點共接待游客近50萬人次,收入達8000多萬元。”百里杜鵑旅游局副局長韓清龍用數據證實,百里杜鵑在鄉村游接待能力大幅提升。
避暑游是百里杜鵑全年性旅游的另一個突破點。在百里杜鵑核心景區不遠處,初水花源休閑養生區、中軒·杜鵑花城及鵬程國際、花海溫泉等項目建設正加快進度。完工后,將成為百里杜鵑山地體育養生、森林氧吧康體、溫泉養生等生態度假產品載體,延長百里杜鵑旅游期。此外,米底河景區、萬畝紫薇園景點等項目正在迅速推進中。
景區轄區內的石牛村青木苗寨旅游基礎設施建設也已接近尾聲,村民發展鄉村旅游的熱情十分高漲。“這兒發展避暑旅游一定大有搞頭。”村支書本磊說,“去年夏秋季大約有4000人到村里避暑旅游,由于住宿等基礎設施跟不上,導致游客留不住,但今后情況就會不同了。”
據介紹,到2020年底,景區將確保完成“10個1”、“5個3”工程。“10個1”為編制一個景區總體規劃、打造1個4A級景區、1個旅游小鎮、1個鄉村旅游示范景區,出臺1個旅游業發展的扶持政策、建設1支專業高效的旅游管理隊伍、成立1個旅游發展基金、啟動建設1個游客集散中心、搭建1個智慧旅游系統、成立1個市場化的旅游集團公司;“5個3”即推出3個以上度假旅游產品、3個省級重點鄉村旅游示范點、建成3個四星級以上酒店、引進3家旅游商品開發銷售企業及3家旅游電商。
“百里杜鵑旅游一旦走向全年恒熱,實現景區再升級的目標就一定能實現。”韓清龍充滿信心。
景城互動遍地開花
羅冠宇將筆者帶進花海文化城的一處建筑工地。筆者看到,施工現場的工人們正干得熱火朝天。據了解,花海文化城項目今年要完成投資10億元以上。該城未來將是百里杜鵑景區的中心城區,占地面積8平方公里,定位是旅游之城、休閑之城、度假之城,實現產、城、景互動。目前花海文化城核心區的古鎮雛形已現,計劃以彝族文化為基礎,把古鎮建成集吃、住、游、購、娛為一體的特色街區。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花海文化城內還專門設置了智慧自行車系統,游客可在騎行繞城中觀看景觀,借以實現“景城互動”。
羅冠宇說,這一系統將城區和景區串聯起來,并將沿途的“珍珠”擦亮。城,觸手可及;景,處處皆是;“珍珠”即是當下百里杜鵑正在精心雕琢的鄉村旅游及相關景點。
一枝獨秀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除了建設花海文化城,養生康都旅游綜合體項目的工程建設也是緊鑼密鼓。養生康都旅游綜合體投資3億元、占地400畝。筆者在現場看到,一個剛建成完工的山體公園格外引人注目,公園里有養生步道、門球場等游樂設施。
為了解決購物問題,目前,百里杜鵑正在打造“產、城、景”一體化,并制定了《百里杜鵑城鄉建設規劃》和《百里杜鵑全域旅游總體規劃》。未來將嚴格按照相關制度進行購物區域的建設。
“百里杜鵑景區正朝著既定目標大踏步前行,我們有信心讓它再上一個新臺階。”羅冠宇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