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蛇曼舞賀新年,瑞獅勁舞鬧元宵。2月24日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第二屆寧古塔文化節”民俗文化表演讓萬人駐足,寧安市江濱休閑廣場上神龍騰飛、雄獅勁舞、人潮涌動,人們情不自禁地跟著快樂舞步翩翩起舞、歡樂喜慶。
活動現場,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楊氏家族的薩滿祭天祈福,祈盼著寧安大地風調雨順、物阜民豐,神龍點睛儀式,祈福著寧安人民五福臨門、平安吉祥。
韃子秧歌
在響徹云宵的鞭炮聲中,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回族龍燈”、“八旗陣鼓舞”水乳交融在一起的《龍獅共舞寧安夢》向人們走來,5條巨龍、12只獅子、21面八旗、100名舞者的表演,氣勢恢宏、場面壯觀;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滿族舞蹈“韃子秧歌”,主題鮮明、滿族特色濃郁,用心、用情贊美著幸福生活;江南鄉代表隊表演的《紅紅火火過大年》,是傳統的東北大秧歌,紅辣椒做耳環,高高的大花帽,夸張的大煙袋,表演的滑稽、詼諧、幽默,令人啼笑皆非、忍俊不止;秧歌舞《中國夢》淋漓表達了寧安人民對生活更美好、城鄉更美麗、經濟更繁榮的美好向往。
寧安市文廣新局藝術研究室主任謝景田介紹,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寧安歷史文化之根,寧安市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非物質文化遺產,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非遺文化產業日益繁榮,民俗文化活動大放異彩。
點睛之筆
“除了過年要拜年之外,寧安有太多的習俗供我們歡娛。”來自東京城鎮的程晶邊舞動手中的扇子邊開心地告訴記者。談起民俗文化,今年62歲的張桂琴阿姨興高采烈地說:“很多地方的傳統民俗逐漸被人淡忘,而這兩年寧安市舉行的民俗文化節讓更多人重溫了那遠去熱鬧的朝滿民俗,重拾這些歷史文化遺產,讓群眾大飽眼福。”
回族龍燈
榮獲全國民間文藝之鄉和黑龍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先進集體的寧安市,史稱寧古塔,是滿族的發祥地。本著例行節儉、文化惠民的理念,精心謀劃、開展一系列以寧安地域文化元素命名、內涵豐富、商賈云集的品牌文化節日,自創、自編、自演的專場文藝演出每年達30余場,叫響文化品牌,助推寧安超常規地迅速崛起打下文化軟實力的“硬”基礎。
薩滿祭天祈福
夜晚,258盞宮燈燦若繁星懸掛在寧安市中心東西街上,為寧安的夜空增添一道亮麗的風景。市民在觀燈的同時,其樂融融地參加近3000條猜燈謎活動。元宵節焰火晚會更是突出高低空組合燃放,火樹銀花、綻放激情,炫彩焰火、暢想明天。 |